时光倒影之小屯嫁女
2018-02-08 06:49:44
  • 0
  • 0
  • 3
  • 0

       小屯出嫁的女子,或者说,嫁出小屯的女子,在我的少年和童年时期,每年都有,且嫁出去的远多于屯内嫁娶。印象深刻的,是三位年龄相差不大的老姨和老姑及小学同学的出嫁。那时,偶尔听到屯里的妇女们拉起家长里短,说起女孩儿是长在地里的玉米,十四五岁开始涨苞,十七八岁初具模样,过了二十岁的坎儿,就黄澄澄的鼓着眼熟透了。

        好象突然之间,谁家的女子就出落成了水灵灵的大姑娘,做爹娘的既惊喜又最发愁,他们心里虽然不想但是又不得不给女儿找个婆家。闺女大了要嫁人,这个理儿就像豆荚熟了要炸蒲公英熟了要飞一样,或者说像秋后开镰,晚了,便黄烂在地里。谁家闺女若是到了婚嫁年龄还养在家里没人提媒,那可是做爹娘的最没面子的事儿;谁家闺女若是提媒的挤破了门,彩礼高得令人咋舌,做爹娘的脸上才分外有光彩,因此小村人有女初长成就意味着要面临一场竞争。

       小赵家屯人思想还不够浪漫,给女儿找对象仍停留在三合适(长相合适,钱财合适,背景合适)上。一个男孩到了结婚年龄只要三合适到位,女方托人提媒的也是挤破门。女孩儿找对象往往以貌取人,追求一见钟情的效果,这成了大多数女孩儿的青睐。男方的长相只要看着顺溜,谈吐再不俗,一般都能成就婚事。

         印象最深的,是陆华老姨。

       在八十年代,在我家北面后趟街,正对着我家的二姥姥家的老姨出嫁了。老姨陆华上有两姐一兄。分别是陆兰、陆青、陆万成。陆兰陆青分别嫁给了本屯的齐恩余和刘福琴,陆万成娶了五里外东青堆子的女子。自小到大,陆华老姨常来我家,她的年龄介于大哥二哥之间,与叔伯姊妹的母亲关系亲密。有三件事改变了多年的亲情。

         第一件事,二姥爷过世后,当时才五十多岁的二姥姥"走了道",又嫁给了村里的老李头,两人在大队部附近,开了个小饭店。二姥姥再嫁,遭到了儿女们的反对,但反对无效。亲情平生嫌隙,二姥搬出了老陆家。家里只剩下大舅大头和陆华老姨两人。

         第二件事,已参军近两年的老舅陆万成,拟转业后回家娶妻成婚。而作为养子的大头舅舅,成为了万成将家里唯一住房作为新房的障碍。

        第三件事,爸死娘出嫁后,万成舅舅转业前这段时间,陆兰老姨与大头舅舅居住在一起,颇感不便。

       几种因素,促成了陆兰、陆青、陆华三姐妹,开始大挑大头舅舅的毛病,并终于将长在小赵家屯,并为二姥姥家贡献了全部力气的大头舅舅,撵回了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两岁就离开的老家,盘锦得胜碑。在此期间,外祖父和母亲一直替大头舅舅维护,与姥姥的家的产生矛盾。而我们与那些当时我认为白眼狼的亲威,也生分了。我上大学期间,陆华老姨出嫁,从此三十多年,她极少回屯,与她的哥哥姐姐也甚少走动。二姥过世也未及赶回。

       后来我了解到,陆华初中毕业,她妈妈我的二姥因再嫁而与全家闹掰,只能在两个姐姐的帮助下,嫁到离屯五公里的纪家街。出嫁没有排场,甚至颇为冷清,但是嫁的人家是个过日子的。老姨夫是一个木匠,后同时做豆腐卖,日子过得殷实。生一子,后到大连造船厂工作,合同结束后到营口大石桥,老丈人那里打工。据母亲讲,陆华老姨现在已到大石桥帮助儿子一家带孩子去了。三十多年,我一直未曾再见到陆华老姨。

        印象中是王丽老姑的出嫁,要风光一些。当时舅爷和舅奶给闺女找婆家更多的是侧重于门当户对,他们不希望闺女的婆家离娘家远,三五里地正合适,有点事儿好招之即来,更主要的是找个离娘家近的婆家方便闺女回娘家,还是为闺女考虑,说到底是千刀割不断的亲情在作怪。符合上述条件的亲事当爹娘的会很爽快地答应,然后选个黄道吉日把亲事定下来,这样女儿和未来女婿的来往才走上合法化。

        实际上,舅爷舅奶家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外屯农民,二女儿最漂亮,在七十年代,锦州城里一青年工人一见钟情,托人做媒,轰动了全屯。当年城里铁饭碗的工作,人皆羡慕,有点白马王子找灰姑娘的感觉,这位二姑夫,婚后对岳父母照顾有加,只是国企改制后效益不佳了。老姑小丽,大我一岁。但是再找城里的工人,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小丽老姑人如其名,如同鲜花盛开。

        一般情况下,小赵家屯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会坐在女儿面前给女儿上最后一堂政治课,交待女儿到了婆家怎样做人:一要孝顺公婆,二要体贴丈夫,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撒娇,千叮咛万嘱咐,惟恐有所疏忽。第二天男家的迎亲队伍一到,这边可忙坏了女家,当娘的和婶子大娘们忙着给女儿打扮梳洗,叔伯们忙着把嫁妆填柜,搬出来装到婆家的车辆上,当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女儿面前走来走去,真舍不得女儿离去,就像一件心爱之物已答应送人可到了眼前又舍不得出手一样,总感觉自己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别人不该收割。

        小丽老姑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与相隔二里路的大赵家屯的王铁子订婚。王铁子是四哥的同学,前柳东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山的儿子。到女儿出嫁那一刻,大门外迎亲的唢呐吹得震天,迎亲的个个满面春风喜气洋洋,看热闹的乡亲也陪着高兴,可舅爷舅奶人高兴不起来,一脸的沉重。最小的女儿也要成为人家的人了,这边少了一口那边多了一口,双方心思不同。可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女儿终究坐在了迎亲的车上,舅奶的这时会抱着女儿一顿大哭,执手相看泪眼,这叫哭嫁,旧时代的产物,是让别人看的,其实女儿的心早已飞进了新郎的怀抱。迎亲的队伍早已不耐烦,但还是要耐着性子等娘家人的伤离别。终于熬到娘家人发亲,迎亲的队伍早已迫不及待,一路里吹吹打打招摇而去。

      之后我曾在二十年前见到过,虽然沐风栉雨的农活,柴米油盐的家务,使人的青春褪色了,但是老姑的生活美满,她与老姑夫居住在大赵家屯,称得上是小康之家。

       而我的小学同学靳雅芹的出嫁,只是耳闻了。靳雅芹清秀多姿,初中时曾来还我书,被二哥赞为小屯第一美女。刚二十岁就出嫁到离家五里路的东青堆子了。老靳家是屯里的富裕人家,女儿的婚礼一定热闹吧,相当只是当时我在外读书,未能见到。

       总体上,小屯哪家的闺女出嫁后,留下来的是做爹娘的无尽的失落。但是失落归失落,但却如释重负,因为他们知道闺女迟早要走这一步,更何况闺女找到了一个体面的婆家。做爹娘的在慢慢享用婆家人礼品的同时,又开始考虑下面的事情,何时给女儿送满月,要准备哪些礼物给外孙。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