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漫步(十二)
2018-12-19 20:41:52
  • 0
  • 0
  • 4
  • 0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海关的本质是稳定和发展,把关和服务,四大任务,新兴职能。改革开放40年来, 改革发展中海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西周设立“关津”一来,海关的设立也有近三千年的历史,风风雨雨的几千年,海关的职能也在一直发生着变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关改革的声音更是从未间断。海关的改革是紧跟时代步伐,思国家之所需的改革。作为为国家对进出口货物、旅客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出境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查缉走私、编制统计的重要部门,海关肩负着保证税收、保护国内制造业、打击走私犯罪的重要责任。

      第一件事,40年前的一封信

       1978年1月5日,上海海关9名青年联名向国务院领导致函,呼吁国家恢复关税征收,海关要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这是全国第一次提出恢复征收关税的建议,这也成为之后我国恢复关税征收的历史由来。如今,部分写信人已过世,但这封信的意义在岁月长河中却愈发熠熠生辉,去年全国海关总征税额1.89万亿元,占中央财政收入23%。这意味着,40年前的这封信,成就了而今近四分之一的中央财政收入。那一年,当信从上海寄出,国家利益超越个人荣辱,求索拓路成为使命担当,黄浦江畔的改革也随之按下了意义非凡的一键。不征税的弊端显而易见,国库空空,铁路、公路、电力建设等便成无米之炊。时逢改革开放伊始,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内陆,他们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而这个时候恢复征收关税,不仅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财政收入,也对国内企业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终于,在1980年1月1日,海关恢复单独征收关税,同年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改革海关管理体制的决定,成立海关总署,直属国务院。从此,中国海关及其关税事业凤凰涅槃!

       第二件事,“请来电脑把国门”

      “一封信”后,上海海关并未躺在功劳簿上,自上海发轫的改革,反而进入加速度。“请来电脑把国门”,便是上海首吃“螃蟹”。这场科技革命在结束延续百年的手工签制单证传统方式,带来效率质量变革的同时,更挤压了盘桓其中的利益空间。1978年,上海港开辟首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随后集装箱吞吐量多年保持40%高增长。但当时的海关还停留在左手算盘、右手开单,这样的工作效率显然不足以支撑吞吐量持续爆发性增长,于是一套报关自动化一条龙系统便在这样的形势下被开发了出来。有了前面的铺垫,“大通关”模式也应运而生,目前上海“大通关”模式日臻清晰完善,版本亦逐年升级,仅货物进出口申报,就从实施前的24小时缩至实施后的0.5小时,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

       第三件事,国内第一个保税区

      除了拼速度,上海还很在意跨境贸易的便利度、自由度。1990年,外高桥保税区批准建立,这是国内第一个保税区。在这个举目全国无先例可循的保税区内,上海还要在“第一”基础上再造“第一”。1993年,上海海关推动区内建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保税区内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可在市场内进行保税展示,区外的贸易商看中后可直接签合同,省去了他们到国外谈生意以及区内货物出口再进口的运输和时间成本。而海关总署关于“保税仓库所存货物储存期限为1年”的规定,也被外高桥保税区的政策突破了。从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之日起,对货物储存就从未设期限。这样的改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进出口贸易的效率,也为全国的海关做了示范,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迄今,上海海关在自贸区内已推出31项制度创新成果,21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第四件事,WTO《海关估价协定》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海关也响应国务院号召,对各类商品的关税进行了调整,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15.3%下降到2005年的9.7%,继而降至2010年的9.8%,关税的调整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下,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入世以来,海关认真履行承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WTO《海关估价协定》和WTO《原产地规则协定》,完成了WTO《海关估价协定》本国立法转换和按照《原产地规则协定》要求健全我国原产地管理规定的工作。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有责任、有义务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改革业务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第五件事,关衔制正式实施

      2003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颁布实施;2003年10月1日全国海关工作人员正式佩戴衔级标志上岗工作。这是加强海关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目的是为了加强海关队伍正规化建设,推动建立科学、文明、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把守国家经济大门的执法机关,必须面向企业、服务社会,严格依法行政,做到公开、透明。海关人员的职务级别及相应的岗位职责都有严格的规定,实行关衔制有利于体现权责一致,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和通关效率,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海关的各项任务。实行关衔制度同时也是建设高素质海关队伍的现实需要和增强海关工作人员责任感、自豪感的重要措施。授予海关工作人员关衔,是给予海关工作人员的崇高荣誉,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必将极大地增强海关人员的责任感、自豪感,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倍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加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六件事,关检融合

      2018年4月,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进入海关总署,并成为海关总署其中重要部门。并入后进口货物入境由原来9个环节合并为5个环节,又一次极大地减少了作业环节和手续,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表示,“新海关”将在通关环节上做减法,优化营商环境,为扩大开放作贡献;在监管效能上做加法,攥紧拳头,重拳打击洋垃圾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国门安全。同时海关与检验检疫的原旅客通道进行合并,监管检查设备统一使用,行李物品只接受一次查验。对外统一使用海关标识,设置统一的政策宣传设施。

      2018年时逢改革开放40周年,海关将改革创新再出发,在推进上海“一带一路”桥头堡、自由贸易港、科创中心、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放出一系列大招。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万舰齐发,波澜壮阔;海关改革的四十年,乘风破浪,直击沧海。让我们与中国海关一起风雨同舟,共同见证海关美好的未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