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影之家乡人笔下我们的老家
2018-07-03 15:21:49
  • 0
  • 1
  • 10
  • 0

         从北镇市农家书屋有奖征文系列图书中,看到了发表于2014年的《北镇市农民读书获奖作品集》,其中一篇文章《书香农家巡礼》,写到了我们家,虽不完全准确,且有溢美之词,但也是参照了1986年发表在《辽宁日报》上介绍农家孩子全部考学成功的新闻。作者王素梅,是我们柳家乡柳东村人。                                                                                                                          

         《书香农家巡礼》全文如下: 走进小赵家屯,路南大杨树下,有三间砖石结构的平房,便是李洪臣的家。谁也猜不出这里竟是知识的摇篮,一个秀美的书香农家。

   走进小屋,看不见什么新颖的家俱,也没有过多的装饰品,却看见一个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多半是课本和文史哲书。墙上那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条幅十分醒目。

   别看老两口文化底蕴不高,可是一谈到五个儿子上大学的事,老人十分感慨,讲的条条是道。“我叫李洪臣,今年七十六岁,老伴和我同岁。我们老俩口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好样的!在党的关怀下,靠人民助学金和自家的一点积蓄,总算把五个儿子供出去了。为了供孩子念书,我们省吃俭用,一元钱不敢错花。"   谈到书香,老汉深有体会。他说:“读书是一种乐趣,也有一些门道。我们家的五个孩子对自己要求严格,以古人学者为镜子,勤奋好学。哥几个互相鼓励,比着学。谁落后了,我就批评,谁进步了,我就奖励。大儿子春华那时没有高考,参军加入了人民海军,后来在部队考入干部教导队,成为军官。我经常鼓励四个弟弟向哥哥学习,老二春生、老三春青头脑一般,可是紧追大哥,勤奋好学,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是柳家中学出去的第一茬大学生。“ 接着,他给我们讲了老四复读的故事。那一年,老四春国初三毕业没有考上高中,我和他妈十分生气,不让他念了,在家务农。老四跪地求饶,恳求父母让能重读一年。我俩不肯,对他冷嘲热讽:“春国呀,你考不上正好,就在家务农,伺候父母吧!人家老五春忠聪明过人,考上大学是没问题的。”(注,此处明显有误,属于虚构。实际上春国是在初二复读,初三以全校第二名成绩考入北镇重点高中)。老四没法,把班主任田老师请来说情。我和老伴在老师的劝说下,答应孩子再读一年,老四克服了贪玩的坏习惯,刻苦读书,成绩线上升,第二年考上了北镇高中。又经过三年寒窗,顺利考入河北地质大学。 吸取四哥春国的教训,老五春忠勤奋好学,回回考试名列前茅,高三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哥五个不负众望,没有忘记父母的养有之恩,大学毕业后,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有的还当上了领导。每逢年、节,他们携妻、儿女,常回家看看。望着年过七旬的父母满脸皱纹,头发都白了,报恩的心情一语难表,都想尽一份孝心,让老人安度晚年。他们在城里给老人买了楼房,把老人接到自己身边养老。两个家住在大连的儿子接他们去,两个家住锦州的儿子,请他们来。盘锦的老四更是割舍不下,常把好吃的营养品送回家中。

   可是,这位曾经担任过柳东村委会主任的老共产党员,不求索取,支持儿子为人民服务。自己乐意在乡下过自食其力的生活。自己经营菜园,有时间拿起鱼竿到池塘边垂钓。有时还戴上花镜,看看养生学,看上几段古典名著。有一次,老伴想把孩子们用过的课本,卖给收破烂的,可他不肯。对老伴说:“咱家有今天,与书有缘。这些书、本是老李家的宝贝,多少钱都不卖。”

   谈起这个书香农家的事,在柳家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中、小学,都以李家五个儿子为榜样,勤奋好学,屯里的百姓都为李老头而自豪。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