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影之父亲读书
2018-02-06 02:18:40
  • 0
  • 1
  • 9
  • 0

        童年时期,除了过年的几天,小赵家屯常年无电。无数次夜晚,父亲在油灯下看书,或者是小说报纸,或者是农业书籍,往往持续到深夜。无数次听到母亲唠叨:“点灯熬油,别看了。”父亲早已经习惯了母亲的絮叨,看书不辍。好象这种唠叨,成为了看书的组成部分一样。

        父亲现已年届八十,从年轻时养成的两大习惯依然保持,其一是喜欢喝酒,尤其是喝白酒,有时高兴了甚至早晨也来上一两;其二是酷爱读书,从他十来岁一直到现在,闲暇时,总是手不释卷。

       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会把他读的小说,锁到他的写字台抽屉里。我在读完自己的连环画之后,对父亲的书籍,尤其是里面有彩色或黑白插图的长篇小说,产生兴趣。我多次把上锁抽屉旁边的抽屉拿下来,将手伸进藏书的抽屉,拿书偷读。记得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红岩》、《新儿女英雄传》等。后来明白,所以父亲不想让我们看这些大人的书,是里面有爱情的描写,或恐怖的片段。但是,每次偷偷读书的感觉,是十分美妙的。因为这种美妙,我也养成了酷爱买书和读书的习惯。

       1975年,海城地震,我们小赵家屯也是余震不断。只能住在地震棚里,祖父在里面生起了炉子,还放上了火盆取暖。为了打发时间,父亲在地震棚里还摆了好多书,包括从公社图书室借来的几部长篇。其中有《水浒传》,我至今记得扉页上毛泽东的评语:“《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那时,人心慌慌,做饭做菜都在园子里,连地震期间都在读水浒,倒是别有一番情趣。还好,大的地震就晃那一次,没有再震。但是自此以后,我对地震的回忆,总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了。

        如今,每次回家,我们都会为父亲带上文史和小说类书籍。我们分析,父亲酷爱读书的原因,可能和父亲的高小经历有关。五十年代,父亲读完高小,成绩优秀,只是因为祖母的病卧在床而休学。他十分羡慕与自己成绩相近的同学考上了大学。后来祖母三十六岁过世,祖父同意父亲继续上学。那时父亲已经休学一年了,他就背着书包重新来到学校,正赶上那天学校举行大会,父亲直接向校长和老师报告和报到。校长说:“你们班马上毕业了,你回家吧”。

       父亲没有解释,当时就默默地回家了。当年母亲正在读四年级,正站在操场上,她深深地记住了那个场景,多年后讲给我。母亲说,父亲学习一直领先,若上学一定能考上大学。因为自己的缺憾,父亲既自己喜欢读书学习,包括阅读大量农业生产的书籍,同时对我们五个兄弟的读书要求甚高,要求学习成绩必须进入班级前五名。这在七十年代的农村是极少的。也正是得益于父亲的高压,我们兄弟五人都通过良好的学习实现了父亲未能实现的大学梦。

       家兄三哥在《往事如烟之父亲与书》中写到:

       “父亲嗜好读书,这是我刚刚记事时就知道的。每当晚上睡觉前,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就半躺在炕梢,就着自制的台灯或是昏暗的煤油灯,手捧着书,在母亲因为心疼电费油钱而埋怨和唠叨声中,孜孜地看着。那时候,农村常常拉闸限电,停电时,父亲就点着油灯坚持看下去。白天干活再累,每天的书是不能不读的。耳濡目染,我们兄弟五人个个都酷爱读书,至今也仍然保持着看书的习惯。

       可是,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除了教科书、小人书和毛主席著作,其它的书却是少得可怜。我们不是书香世家,祖上没有什么书留下来。那时候,听父亲讲,外祖父家曾经有过几本古书,有响马传、说岳等等。可是破四旧时,怕有人告发,就悄悄地填灶坑里烧掉了。为此,我心里很是觉得可惜,恨不得再去灶坑里把那几本书搜寻出来。我曾经多少次地问过外祖父,书真的烧了吗,一本都没有留下吗?外祖父每次都是无奈地摇着头。

      《沸腾的群山》和《激战无名川》,是父亲拥有的也是我最早看到的两本小说。这样的小说,现在早已湮没无闻了,恐怕即使在旧物市场也找不到了。可在当时,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促使我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父亲也经常给我们买小人书,小人书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歌颂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有图有文,也十分吸引人。那时候的我,真的恨不得读遍天下所有的书,无奈,却是苦于没有多少书可读。

        到了一九七五年,全民开展评水浒批宋江运动。父亲在生产大队当会计,就从队里借了一套《水浒全传》拿回家来。我如获至宝!上中下三册,标明供批判使用。父亲每看完一册,我们哥几个就抢着看。那年我十一岁,开始看水浒,半文半白,似懂非懂,看到三回以后,就如行云流水,了然于胸了。水浒这部书,是我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的了。梁山好汉杀富济贫,行侠仗义,活灵活现地刻在我的心里。至今,一百单八将的名字及绰号,以至一百二十回目,我都能背诵下来。还记得读到武松杀嫂的章节时,书上却少了一页,当时莫名其妙。直到长大了再读水浒,才知道是因为那页里的文字有几句色情描写,父亲担心我们受到不良影响,就把该页撕掉了。这期间,我又相继读了《儒法斗争史》、《楚汉成皋之战》等批判类书籍和文章。到底批判些什么我不懂,我只喜欢里面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我对于历史知识的偏爱,对文史类图书的喜好,也与打从小读了那些书籍有关。

       改革开放之后,古今中外的著作渐渐地解禁了。同时,国家也开始重视教育了,我们每天忙于应付无休止的作业和考试,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就不多了。另外,家道唯艰,父母亲供儿子们上学也已经捉襟见肘,哪里有钱来买那些“闲”书。父亲每天仍旧以看书为业余爱好,而看的书大都是四处借来的。

       此后的时光,升学和就业,在奔波忙碌之余,闲暇抚卷,仍乐此不疲,书也渐渐地读得多了,深感书可启迪人生,陶冶心灵,增长智慧。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诚然。我们兄弟五个,都从农村走入城里,有了各自的工作和事业,虽然宥于天资所限,没有成名成家,“光宗耀祖”,但各自的事业也略有小成,这何尝不是得益于父亲造就的书香环境呢?父亲知多识广,办事公正,在家乡是有威信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邻里纠纷,往往请父亲去拿个主意,或是主持公道。父亲且又生性澹泊,与人为善,随遇而安,可谓已得读书之真谛了。现在,父亲依旧老而不改其志,精神矍铄,读书不止。我们兄弟们每次回家探望,父亲每每问到带回书来没有。父子团圆,饮酒品茶,谈古论今,点评中外,其乐融融。书酒茶,父亲平生有此三好,书为第一。”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