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影之小屯娶亲与婚俗
2018-04-25 08:42:27
  • 0
  • 0
  • 2
  • 0

                                                                                                      (一)

        小屯的娶亲与婚俗,基本上同无数个东北村庄一样。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辈,我的父母辈以及诸多亲属、乡邻,有的从小屯娶亲,有从邻近的盘山、台安、高山子、窟窿台、大屯、黑山等地娶亲。我的祖母是本地人,我的外祖母是三棵树人,我的祖父和外祖父分别来自兴城和盘山三棵树。我们在小屯的亲属,姑表二姨父,来自台安康家窝棚;我的姑表老舅爷和老舅奶,都是本地人。在广东流行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最长的本土电视剧,从2000年到2018年拍了18年,3000集+,现在仍在热播。其中一首歌:“生仔未必就係福,要娶新抱要分屋。老屋飞入啲外来雁,鸡同鸭讲眼碌碌”。哪个广东人不是看外来媳妇本地郎长大的。

        我们小赵家屯,也有一批外来媳妇本地郎组成的家庭。我的小学同学张五(大名张振奎)的媳妇,就是从吉林来的。这一带的媳妇,可不止她一个人,而是一批同村的媳妇,都是小屯陆万举爱人娘家那边的人。陆万举爱人早年嫁到小屯之后,就肩负起两边牵线搭桥的红娘职责,前后牵成了十多对。比如,鄢友的媳妇,姚海龙儿子姚爱党的媳妇、姚爱国的媳妇。最近姚海军小儿子的媳妇,也是陆万举媳妇从吉林娘家介绍的,并且都是亲戚互相联系,这直接导致小赵家屯老张家、老陆家、老王家、老姚家等多户,都成为了姻亲。和《外来媳妇本地郎》电视剧反映的一样,经济基础决定婚姻走向,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因为小赵家屯相对人少地多,吃粮不愁;人们勤劳朴实,口碑较好,尤其是这里离几个县城都不远,离海边也较近, 虽属于北镇管辖,但相比之下,距离盘山县更加便捷,许多村民来自盘山县和台安县,更有的来自海边的二界沟镇。在文化和渊源上,受盘山县“南大荒”文化影响更大一些。先天的靠近沿河沿海地区,这些自然对吉林山区的姑娘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何况,还有娘家的媳妇帮助介绍情况、做好担保、积极牵线呢。

       小赵家屯的民风总体上十分淳朴,多年来小屯婚姻稳定率在全乡都是数一数二的。上次回乡,听说表弟李勃的儿子,也已经大婚。表弟帮助建房,置业,今年孙子已经抱上了,家庭没有负担,其乐融融。

                                                                                       (二)

        小赵家屯原是辽河中下游一片荒凉的滩地,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绕阳河水轻吟浅唱,抑或咆哮奔腾,是这块土地永远不变的乐曲。从清朝末年,第一拨移民来到了这里安家落户,从此这里便不再荒芜。那些曾一度寂寞的虫呀鸟呀,叫声里满是甜蜜;花呀草呀,疯长里写满惬意。仿佛都沾了人的灵气似的。勤劳的小赵家屯人,初来乍到,面对这块陌生的土地,生命的骨子里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裹足不前。首先得解决生活问题,于是就自力更生,先是搭个简易的窝棚把一家老小安顿好;挖个土坑,四周用杂草围上,当做遮羞布,这就是天然的绿色厕所;就地随便挖个小井,用来吃水和洗衣服;拿出从老家带来的老撅头开辟出一片土地,种上早过时令的蔬菜以图吃个方便。天公也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地考验小赵家屯人,不是刮风便是下雨,要不就来个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尽管如此,一幢幢泥草房还是不断峻工,人们也在鞭炮的噼哩叭啦里乔迁新居。后来,慢慢有了地基更深、面积更大的泥草房乃至砖瓦房、平房。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先。小赵家屯人百年移民,从没忘记侍弄土地这个老本行。全屯早年耕地就达到1000多亩,人均十来亩地,他们好生侍养,全部种上高粱苞米!但这还不能满足小赵家屯人奋斗的需要,于是,一场向荒地进军的号角在这里打响,经过几十个冬春的艰苦奋战,他们又开垦出200多亩土地。土地也真够对得起人们的,除了解决人们的温饱外,还能给人们落下个富足的柴米油盐钱儿。

         温饱满足之后,人们自然更关注婚姻大事。小村之所以小(仅74户,300来人),就是因为人少而已,小到哪家有点大小事基本上全村皆知的地步。最让小村沸腾的日子要算年轻人办喜事的时候了,谁家的姑娘小伙是否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村里人都了如指掌。这不,村东高老头家的老二要娶媳妇了,乡邻乡亲的都去帮忙,有布置新房的,有缝新被子的,有帮做饭待客的——难得这么热闹地聚在一起,一张张脸都笑开了花。娶亲的日子到了,人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出门凑热闹,走在最前面的鞭炮车鸣锣开道,看那扎得漂亮的彩车肯定是新郎新娘坐的,后面是送亲的队伍,车辆的数量是有讲究的,大都取个吉祥数字,不是6就是8——渴望幸福安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看得人多,狗也多,狗在人群中蹿来蹿去的,它咂吧着嘴,对于人类这样的奢侈,它永远是那样地可望而不可及。鞭炮响起,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步入洞房。看得人意犹未尽地离去,只有那狗并不着急地离去,转来转去的,想找点腥荤犒劳肚皮,借此来忘却无法触及的梦想带给它的烦恼。

     至于小屯发生的一起与吉林来的某个媳妇瓜连的事情,也很平常。当年两家是邻居,几次互相说话,本来男方和媳妇都不是那种疯疯癫癫的人,都就是偶然好上了。结果被抓了现行,一个被报复砍了一刀,一个还击揍了一顿。弄得两家老别扭了,后来也是恢复平静了。实际上从吉林来的媳妇基本都是谨守妇德的。类似的情况,还有H家媳妇和Z家儿子的事情。两个人好了一段,但一直没有被抓到。直到有一年夏天小雨霏霏,Z跑人家去将女人勾搭出来。那老娘们拿着筐,假装到地里剜菜去。她男人H早就瞄上并随后跟踪。因为是雨天,脚印明显。两人正在苞米地里,被码脚印跟到现场逮住了。但是Z能叫他们老老实实逮住吗,挣脱后就跑回家了。H就想叫媳妇告Z去,要告强奸之类,可能也是想要两钱。实际上,两个家族平时都挺好了,就有人出来劝和,千万别闹大了,就说是男女关系,要说强奸就得逮捕了。Z听说后反倒火大,说是你家媳妇勾引我啊,到那里反倒把H打了,打得鼻青脸肿,留下了记号,人家自然要正式报案。派出所找Z调查取证,就跑到关里家族那边去,整整打了半年工。实际上作为中间人的G也没有处理好,把亲戚都压住啊,这种事情两个家族花钱私了就可以了。半年后,Z一回来,马上就被派出所出动抓走,因为已经网上追逃了。此事,他们托付屯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帮助协调解决好了此事。

        太阳累了,月亮升起。小村的人们周而复始地忙碌着,他们没有出人头地,技压群雄的野心勃勃,也没有尔虞我诈地勾心斗角,他们只想这块平凡的土地平淡祥和地过好一生。看那花开花落,日月轮回;品那世态炎凉,人生百味,就已心满意足。

                                                                                        (三)

       小赵家屯的婚俗,结婚的当天被称作“正日子”。听着这“正日子“三字,聪明的你一定就会想到,那还有另外一个非正日子的日子吧!就是啦!这“正日子”通常都是由男方家定下的,那个非正式日子则是由女方家定的,名为“待客(qie音读三声)日”。这待客日的时间总是要早上正日子三到四天的时间。

     待客日那天,新郎要一整天地待在新娘家,陪同新娘家的亲朋好友一起玩闹,当然了,新娘的父母要在当天在酒店订好酒席,招待所有的来宾,此时的新娘就算是先行地嫁了一把。和新郎穿上漂亮的礼服,为前来祝贺的每一位客人敬酒、收女方家属所授的财礼钱,整个过程有司仪,有主持人,有嘉宾代表讲话。等到一天忙忙乎乎地过去了,此时新郎就要离开心爱的人回到自己的家去了,这一别可就要等到结婚的当天才可以见了。这中间的时间两人是不能见面的。

  结婚当天,早晨四五钟两家就开始忙乎起来了。因为有“抢头”的一说。那意思就是娶亲要越早越好。过日子和别人家相比也能争个先。待到事先都约好的娶亲时间,男方家的车与人就来到新娘的家了。这时间也是事先两家人商量好的,也有迷信的人家找了会占卜、会相术的人来给指定。大多都选个占着八与九的数,象征着“发财”与“长久”。新郎家来娶亲的人数是有规定的,大多在十几人,而且人数必须是单数,这样娶回新娘就成个双数,这十几人中不许新郎的父母前来,还必须有一小男孩和一小女孩,他俩有个美名呢!叫童男童女。新郎家的来人必须要带的东西有:猪的里脊肉一条,是给新娘母亲吃的,名为“离娘肉”、几根大葱用红线捆着、寓意生活过得充实。一个红脸盆,里面装满零碎的生活小用品,名为“聚宝盆”。待到新娘家的门前时,新娘已经在家打扮好了,正坐在自家床上呢!床上要铺着一双崭新的被,新娘坐在上面称为“坐福”,是寓意新娘无论结婚前还是结婚后都是稳坐在福堆里的。新娘家的亲属们在门的里面要紧紧地把门拽住,不让新郎进来。给了红包,还必须要听到新郎大声地喊“爸,开门”、“妈,开门”才能给开呢!此时新婚热闹的气氛就拉开序幕了。新娘家的亲属们会戏闹一下新郎的,嫌他声音小啊,嫌他红包少啊等等,总之是要把新郎戏闹够了,才肯放他进来。新郎进了屋,他手里是拿着花来的啊,或是玫瑰,或是百合,反正数目得是有九的。九、十九皆可。他要把花献给新娘。此时才有意思呢,因为有一讲。新郎和新娘谁要是先和对方说话了,谁就要受对方的管制。这时候他们就都要玩一些小手段了,让对方先说话。花送完了,接下来,新娘要对着新郎家来人拿来的金盆洗脸,洗脸盆里放着厚厚一层银色的硬币,装满清水,新娘只对着比划几下做出洗脸洗手的动作皆可。然后由自家亲属中的小男孩给把水端出去,并泼扬出去。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始,新娘便是别家的人了!托身为女孩,此刻心情的悲凉真的是一言难尽啊!

   之后,新郎新娘两人要吃长寿面了。新娘家煮好二碗面条,打上荷包蛋。此时吃面条取之又长又顺溜,是讲究过日子舒心、两人长寿的意思。吃的时候,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但是可别光顾吃啊!要注意!这面条两人是不能贪吃的,要留下来给新娘的弟弟吃一部分,大多都是新娘弟弟上来抢下去,然后自己把他们吃下的都吃完。这一说道便是弟弟能借到新人的喜庆。

  再接下来就是新郎给岳父岳母大人行礼点烟了,呵呵,这一传统节目对新郎来说可真实惠呢!岳父岳母会包一个重金的红包给新郎的。再然后就是照像啊,给亲朋点烟等等琐碎的事情了。

  下一个大项目就是等定好的时间一到,娶媳妇回家喽!此时新娘还是坐在自家床上呢!她要穿红色的鞋子出嫁,而且这红鞋子要让新郎给穿上,但是这红鞋子又是被大家伙给藏起来的,新郎得自己找出来。找不到,拿红包来吧!要不就是新娘心疼自己的老公,一个劲地给他往所藏之处使眼色。呵呵,等到穿上红鞋,新郎就能抱起自己漂亮的老婆回家喽!有的地方风俗还会在新娘换下来的两只旧鞋里分别装上相同的钱,让新娘的弟弟在新娘起身要走的时候收起来。这新娘坐过的被里四角也都得让新郎家的来人在里面放上一些硬币。大概也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此时新娘家欲向往新郎家送亲的人,新娘的弟弟是必须要去的人,要和新娘坐在同一个车里,名曰“压车”。这压车的风俗各地几乎都有。当然压车也是有红包的喽!而且除了双方父母给新郎新娘的改口钱,这是婚礼中最大的一个红包呢! 女孩要嫁到别人家了,最是让父母牵肠挂肚之时,结婚虽是标志着女儿的成熟,但总是难以阻断父母心头泛起的那抹心酸。坐得了婚车,一溜烟就来到了婆家。给婆婆往头发上戴花,向新郎父母改口叫爸爸,妈妈。这是第一道风俗。当然这都是有红包拿的,红包里的钱也是有讲的,大多会选个一千零一块钱,暗示着是婆家人千里挑一才选上了新娘的。当然万里挑一不是更好? 进得新房,新娘的工作先是吃啦!吃花生、吃大枣、寓意很明显喽!相信大家都知道,对啊!就是早生贵子之意。吃糖是会说话,还要吃一些面食,是小日子过得会发起来(面食是发酵性食品)等等。再然后,所有的箱子与柜子都要双方家人给往里扬上成堆的硬币。富在箱柜嘛!那是装宝物的地方,怎能不铺上钱底? 亲朋好友在新房闹闹轰轰地一顿戏弄新郎新娘的同时,录相,照像也完成了它们的任务,到了预定的时间,就直奔主题了。到县里或乡镇饭店去举行新婚庆典了。这以后的事情相信全国各地都是差不多的,宣读结婚证书、问新郎和新娘一些关于两人恋爱的事情、打趣嘻笑两人一番便是请各位来宾吃好喝好了。新郎和新娘就要一桌一桌地轮流点烟敬酒了。转了一圈,红包也收了一圈。此时的心情可真是有多少位客人都不嫌多、有多少的酒要敬烟要点都不嫌累呢! 来宾们吃好喝好了,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对着小两口嘱附一番好好过日子啊!要谦让啊等等后就打道回府了。新娘家送亲的人必须要赶在十二点之前回去。就只剩一些家里人了。此时的时间也接近傍晚时分了,家里人再热闹一番,新娘就等着晚上和婆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团团圆圆嘛! 三天后新娘回娘家,要在清晨出发,太阳落山之前回来。若是娘家远的,新婚九天后回娘家。此举曰“回门”。

                                                                                     (四)

       在回顾小赵家屯娶亲的同时,我也关注关于移风易俗的田野调查。近年来,辽西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有关部门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经过对9户近期办理婚丧事宜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召开关于农村婚丧嫁娶调研活动座谈会,与多名群众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发调查问卷,对典型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婚丧嫁娶事宜操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1.刘望佳四口人,贫困,儿子结婚,花销六万五。

      2.章富春,五口人,普通,儿子结婚,花销八万。

      3.李多宽三口人,普通,母亲去世,花销两万。

      4.刘石辽,五口人,较为贫困,儿子结婚,花销四万。

      5.狄秀城,四口人,富裕闺女出嫁,陪送车一辆。

       6.王申山,四口人,富裕,父亲去世,花销三万。

       7.于长青,五口人,普通,儿子结婚,花销五万。

      8.陈玉山,四口人,贫困,儿子结婚,花销四万五。

       9.李清寻,三口人,普通,闺女出嫁,陪送电动车。

        通过走访和座谈会调研,绝大部分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等陋习恶习坚决反对,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呼唤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但还有少部分群众认为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应该宁剩毋缺、宁多勿少,否则就是丢面儿、跌份儿的事情,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以及彩礼过高的现象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具体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婚事方面。有的群众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过去受穷没办法,如今有钱了,无论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当一些群众虽不情愿大操大办,但迫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东借西贷,硬是咬牙把婚事办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据反映,十年前在农村办一次婚事费用约1000元,如今增至8000~20000元(不包括购置新房),过万元者亦不为鲜。具体有以下表现。一是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见面、大见面、定亲、认家、会亲家、照相、登记等环节;且订婚后双方相互来往,看媳妇、送年礼,名目繁多。每个环节、名目都有一定的费用标准,集中起来约需3000-5000元。再就是购置衣物时攀比成风,许多青年结婚要置办十几套衣服,并且还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电器。这方面的开支一般是3000~8000元。二是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结婚大都用小轿车,没车就感到寒酸,因此,到处求亲告友联系车辆,少者两三辆,多者六七辆,而且时兴婚礼摄像。在婚宴方面,则是规模越摆越大,摆一二十桌已属常事,有的已超过50桌;烟酒的档次不断上升。人情费逐年看涨,据反映,有的户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年达1000多元。三是结婚时必须有新房。现在农村没有新房子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房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都要在县城购买楼房。为此,不少群众节衣省食,筹措资金,甚至抵押贷款等结婚时为儿子购置楼房。这项开支一般几十万元不等。

      婚丧喜庆事宜宴请宾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滋生了婚丧喜庆事宜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良好的传统演变为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的“面子工程”。尤其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借机敛财。这种现象在一些农村尤为严重,不仅增加群众负担,而且损耗社会财富和资源,广大干部群众深受其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到要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对此,全省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期通过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富强文明的乡村新风尚。“移风易俗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只要党员干部带头,农村的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县委宣传部刘干事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