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霜雪(八股文)
2020-11-05 21:20:21
  • 0
  • 0
  • 0
  • 0

蔡元培在《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中追忆道:“我十三岁,已经学作八股文了。那时候我的业师是一位老秀才庄先生。先生博览明清两朝的八股文,常常讲点八股文家的故事,尤佩服吕晚村先生,把曾静案也曾详细地讲过”。

而且这位庄先生还特别叮嘱,“先生的意思,我们学做小题文时,用字都要出于经书;若把《战国策》一类书中的词句用进去,一定不为考官所取”。

哪怕是“代圣贤立言”的八股,也不能不讲究用字,而要用经书中雅正的字。

蔡元培在十六岁时,考取了秀才。

从此以后,蔡元培的阅读面有了较大的拓展。除读《仪礼》、《周礼》、《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大戴礼记》等经书外,还读了一些考据或词章方面的书。特别是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和俞正燮氏《癸巳类稿》及《癸巳存稿》,这些书都对蔡元培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八股文是属于“法律极严”一种作文方法,正如戴名世在《〈小学论选〉序》中所说,“今之经义,则代圣人贤人之语气而为之模拟,而其语脉之承接于题之上下文义,皆各有所避忌,盖其法律极严以密,一毫发之差,则遂至于猖狂凌犯,断筋绝膑,而其去题也远矣”。所以要想在触处皆是规矩的八股文中,要想一逞“怪”才,若没有相当深厚的旧学根底,那确实是极难做到的。

八股文最初是古代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可以说是经过前辈的杰出文人总结出来的一种优秀的文章格式。把它应用在科举考试中,本质上是一种考试形式的规范化,也是科举制度中对公平原则的落实。这有点儿类似于书法中的“馆阁体”。

八股文是指写文章要由八个部分组成: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以下是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ào)(1450—1524)的一篇名为《百年姓足,孰与不足》(语出《论语·颜渊》)的八股文典范之作:

【破题】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承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起讲】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育者无忧矣。

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

【入题】吾知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

【起股】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中股】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后股】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束股】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如下:

如果老百姓富足于下,国君当然会致富于上。

因为,君王的财富,就是藏在民间。人民都富裕,君王哪会独贫?孔圣人就曾以君民一体的大义告诫过鲁哀公。

孔子说:鲁公增税,不过因为钱不够用。但要想钱够用,哪能不先富足其民呢?如果天下能良田丰收(百亩而彻),同时君主长存节用爱民的心,那么,只按产出的十分之一征赋,而不暴敛以满自己的享受,这样,民间实力雄厚了,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起股】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中股】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后股】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束股】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如下:

如果老百姓富足于下,国君当然会致富于上。

因为,君王的财富,就是藏在民间。人民都富裕,君王哪会独贫?孔圣人就曾以君民一体的大义告诫过鲁哀公。

孔子说:鲁公增税,不过因为钱不够用。但要想钱够用,哪能不先富足其民呢?如果天下能良田丰收(百亩而彻),同时君主长存节用爱民的心,那么,只按产出的十分之一征赋,而不暴敛以满自己的享受,这样,民间实力雄厚了,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起股】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中股】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后股】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束股】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如下:

如果老百姓富足于下,国君当然会致富于上。

因为,君王的财富,就是藏在民间。人民都富裕,君王哪会独贫?孔圣人就曾以君民一体的大义告诫过鲁哀公。

孔子说:鲁公增税,不过因为钱不够用。但要想钱够用,哪能不先富足其民呢?如果天下能良田丰收(百亩而彻),同时君主长存节用爱民的心,那么,只按产出的十分之一征赋,而不暴敛以满自己的享受,这样,民间实力雄厚了,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起股】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中股】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后股】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束股】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如下:

如果老百姓富足于下,国君当然会致富于上。

因为,君王的财富,就是藏在民间。人民都富裕,君王哪会独贫?孔圣人就曾以君民一体的大义告诫过鲁哀公。

孔子说:鲁公增税,不过因为钱不够用。但要想钱够用,哪能不先富足其民呢?如果天下能良田丰收(百亩而彻),同时君主长存节用爱民的心,那么,只按产出的十分之一征赋,而不暴敛以满自己的享受,这样,民间实力雄厚了,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起股】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中股】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后股】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束股】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如下:

如果老百姓富足于下,国君当然会致富于上。

因为,君王的财富,就是藏在民间。人民都富裕,君王哪会独贫?孔圣人就曾以君民一体的大义告诫过鲁哀公。

孔子说:鲁公增税,不过因为钱不够用。但要想钱够用,哪能不先富足其民呢?如果天下能良田丰收(百亩而彻),同时君主长存节用爱民的心,那么,只按产出的十分之一征赋,而不暴敛以满自己的享受,这样,民间实力雄厚了,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每家每户,广积粮仓,则照顾一家老小就不发愁。

田野之间,满种稻谷,则养活全家大小就不操心。

百姓都富足了,还会单单君王一个人贫穷吗?

我知道:财富藏之于民,民有就是君有,就是国有。不一定都收集到国库,才叫有钱。

山野田地所生长的,国君都可以运用。不一定非要收集到国库,才叫有财。

民间财富取之不尽,又哪里会求之不得?用之不竭,又哪里会发生猝不及防的事?

牛羊繁盛,足以为祭祀之费。玉锦充盈,足以资政府礼用。不足,就向百姓借,哪会匮乏?

祭祀大典,足够应付宾客的需要。国防开支,足够应付战争的需要。不足,就向百姓借,哪会匮乏?

哎!立法的原则是以民为本,国家用度的充足就是由此而来,又何必强加赋税敛财呢?

这篇八股短短数百字,通篇对仗工整,行文平仄优美,而且在八股言语的严格形式之内,言之有物、入情入理,用寥寥数语就完整地阐述了一套治世理念。文中提出了藏富于民的理念,并主张用财政杠杆替代税收,可谓是一种很现代的经济学主张。

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要求只能在“四书”“五经”中选取主题,行文必须用古人的语气,而不允许自由发挥,而且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有对仗等要求,对于文章的字数也有限制。总的来说,是一种非常严格乃至于死板的行文规范。

由于考试必须用八股文形式,往往会扼杀考生的创意,因此遭到了很多文人的反对。在科考取士的制度中,很多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下大量的工夫研习八股文的形式,重文轻义,甚至于到了文字游戏的地步,这真是“一法立,则一法弊”。以后至后来著名学者顾炎武有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八股取士带来的危害还有,由于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对政治、社会、人情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一旦考中为官,缺乏足够的常识来应付实务,只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这导致了政坛吏治败坏、政治昏庸。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受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试,那就跟考试的形式无关了。跟八股文比起来,今天的应试教育中的种种规则的死板,并不亚于彼。如果强要说形式有好坏,我们只能说,适应时代的形式,就是好的形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