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备忘录(六)
2018-10-11 19:34:18
  • 0
  • 7
  • 15
  • 0

                                                       (27)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国庆回乡,路遇柴常华老师,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感觉精神还是十分健旺的。他去年得了脑血栓,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常常和我父亲一起在老中学附近的南北路上散步。老师的独生子,目前正在北镇公安局担任警察,主要在看守所工作。

初三起,柴常华老师教授我们班物理课。他当时是才毕业来校的青年教师,个子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削瘦,面色白皙。常穿绿色军外衣,说话干脆利落,讲课表情和蔼,绝无呆滞状。是个让人感到亲切敬佩的老师。

物理课当时内容主要有电学、力学、光学等,经常要到实验室做实验,还是很有趣的一门课,我学得十分-认真。其实所学的都是生活中离不开的知识,比数学和外语更贴近生活实际。至今还记得在学校物理实验意犹未尽,回家后到南园桃树下,烧湎精灯做试验,又偷偷拆家里宝贵的两样电器,电匣子和手电筒做实验。

柴老师在讲课前,喜欢先提问,让同学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一番回忆,以考察同学掌握的程度。随意的点名搞得教室空气很紧张。任老师稍显严厉,但不指责,对答不好的同学采取诱导启发的方式,引导着接近准确的答案。

物理课需要演示,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理论之后的实践。柴老师经常要在实验室摆开摊子,尤其电学课,电池、电阻、开关、灯泡、电线一大堆,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教我们画电路图,确实很实用,这些实际器材的演示运用,才使我们掌握了电学的基本知识。我在高一担任物理课代表,与初中老师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多次操作密切相关。尤其关于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时,牢牢记住老师所讲述的三者辩证关系,以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使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是初二文理分班我在四哥建议下选择了文科,因为我的几位哥哥都是学理科的,需要有个学文科的兄弟。

物理是讲述物体运动的学问,所有运动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进行。物理课学的具体知识如声、光、电、力等,变化的背后是哲学的命题,即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在后来学习哲学时,才感到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的“理”,重要的是掌握“理”后面的“道”。柴老师的物理课,把事物的变化与时间联系起来。如自由落体,不仅考虑重量、高度因素,更重要是时间的因素。所谓速度、频率等时间概念,都是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因素。懂得这一点才能理解数字技术、宇宙技术等高科技的原理。这个原理正是柴老师最初建立在我心中的,这也是我至今受理的为数不多的理工知识。

记得那时柴老师住在宇届村,家里还有农田。收秋时有懂事的同学去帮他拉秸杆,他是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之一。

柳家中学被合并后,柴老师到县中学工作一段时间。因为路程百里,他后来申请提前退休了。这是我至今为柳家乡孩子们感到可惜之处。因为,一个四十年的学校,一个优秀的老师,就这么走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

2016年,四哥会同学请了住在柳家乡的当年的老师们,我看到了四哥发来的照片,看到柴老师变老了。四哥还曾经在回家看父母时,邀请柴老师喝酒。

如今,因为柴老师得了病,已经忌酒了。

记得柴老师曾经引用《增广贤文》中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想起他与我父亲在大道上来回散步聊天的样子,深有感触。教书育人,泽惠乡里,是令人心安、令人幸福的事情。是啊,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整日萦怀牵挂往后的发展。实际上,高三时的班主任,刘俊哲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且结合了学生的实际。 在高三最紧张最繁忙的复习阶段,常有同学问自己能否考上之类问题,刘老师无数次回答:只管耕坛,莫问收获。你们功到自然成。刘老师反对我们看过多的课外书和与高考无直接关联的杂书。每每看到就很生气,说书都是人写的,以后有无数时间无数书看,当前就是课本最重要。课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他的“只管耕坛,莫问收获。你们功到自然成”,被我作为持续至今的座右铭。

                                                         (28)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翻出1983年高中日记两篇,或大作计划,或痛自反思:

其一:14号。阴。大风刮了大半天。今天晚上放假。明天便为寒假的第一天,一切从今天开始,从脚下开始,就把今天作为新的起点,每天完成所学功课,就可尽情玩。1.英语课文睡前起床后各读一遍;2.起床后刷牙;3.吃饭前英语、地理各一章;4.完成课外书目;5.晚上刷牙;6.12点到1点数学必有收获。有人说定计划而不实行,比不定更糟糕,那么,既然定了,就必须实现它!

其二:17号。晴。近日空濛无所见,大雁斜飞自翩跹。此刻,手足无措,竟抑制不了自己,现在多学一点是一点,不按计划了。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我原谅了自己,但我绝不甘堕落。

读唐韦应物《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悠悠然有逃避的思想。

翻看以上日记,确是少年和青年早期的稚嫩举动。

当我们青春年少,心中最期待的莫过于连续的成功,然而,往往陷于不尽的孤独之中。它浪漫,美好,就像是杏花沾着露珠般晶莹美丽,也好像青青的杏子,青涩中带着甜蜜。周国平先生在《爱与孤独》里写道:“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正如歌里唱到的: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

                                                    (29)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翻看1984年高中日记:“2月8日。今天晚上我与二哥闹,屋里有姑父和二姨等。妈说了二哥。二哥说:“您少管点,碍你啥了”。妈没说话。当时我也感觉是妈妈多事。但三哥对我说:“二哥当着那么多人面说妈,都因为自己是个大学生”。我想想二哥作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后的行为,确是如此。因此看来,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当时我站在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虽是错的,暂时还不觉得。对待人生也是这样,人需要不断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决绝和新的看法,也才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无论男女,只要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能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生活有意义。虽然烦恼是免除不了的,但一切要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从他人着想。”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深想一层、多做一步,就是强于他人的能力。

  最关键的是,这种能力可以层层迭代,步步为营。每次深想一层,每次多做一步,都可能跃迁于更高的基点,日积月累,自然能达到其他人仰望的高度。

  反之,许多人徘徊于励精图治与敷衍了事之间。在他们心中,理想光芒万丈,应该一蹴而就,可当现实的曲折来袭,就立马败下阵来。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真理都是弯曲的,你只有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

  所以,凡事深想一层,让思维在曲折中拐个弯;干活多做一步,让行动在远处落个脚。 

                                                          (30)繁花落尽,洗尽铅华

       我曾经在1983年,写过一首打油诗,纪念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我的整整同窗七年同桌七年的同学》:“有初三,学生人,到如今,回家转。原来是,未敢考,那高中。谈话间,露悔恨。见到他,身被镰,地头转,割青草,喂畜禽。他本来,头脑与,我一般。亿昔日,曾齐名,怎不让,我悲怜。此人叫,房春全,学于先,后辍学。才同念,一晃有,童五年。共携手,更并肩,评三好,做标兵,样样全。家里穷,学习难,掉队雁,又遭箭。老师烦,同学玩,初一年,无法撵。初二更,无基衬。白学习,整一年。再复习,外语完,百科行,也扯淡。至如今,农田转。”

     房春全,小名房嘎,是我小时候最好的发小,也同我一样是小赵家屯人。房嘎兄妹四人。大哥房春文和二哥房春双,都在小屯居住,姐姐嫁到东青堆子。记得房嘎与我从小学到初二同桌七年。小学时,成绩位居班级前列。

     房嘎和我是彼此家里的常客。

      那时我们屯出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屯里老李家族的一个年轻姑娘。她人非常好,让屯里的三个学生免费去她家补补课。

      我和房嘎及张五,每天晚上都要去她家里补上两个来小时。期未我的成绩稳居前三名,在学校第一名永远是孙家屯的张锋,房嘎考了第四名。这种前几名的成绩,一直伴随房嘎小学毕业。

初中房嘎掉队,主要原因是房嘎家里重视不够,哪象我家父亲,一旦入不了前五名就会老拳和扫帚疙瘩侍候呢。他未能考上北镇高中的另外原因是,到初中后,学习压力增大,对学习时间有更多的要求。而房嘎却依然如小学一样贪玩,加之没有了屯里李老师的额外辅导,渐渐成绩滑落至中等以下。

到初中三年级,学校重新分班,房嘎受到老师多次批评,加之家里困难,索性就不再上学,直接务农了。

到一九九二年,我那时正在石家庄海关工作,房嘎结婚。只是入赘东青堆子村五组老徐家,做了上门女婿。我们小屯,只家境贫寒且儿子多者,才肯入赘,房嘎离开小屯,令我极为失落。他曾向四哥打听,知道我远在河北工作,就未曾通联。直至去岁,打听到了房嘎情况。知道他结婚后,每年外出打工,曾多次到沈阳和大连。现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小女也不读书了。东青堆子后街还有小赵家屯人。每年冬天,房嘎房春权都会扣大棚,并白天黑夜照管。

纹路浅浅,爬上了眼角,掌心沧桑,写满故事。三十五年后,我开始记录当年的文字,想到亲爱的同学。洗尽铅华,繁花落尽,同窗永远,不管谁来谁去,故乡同窗都会一直在这里,人生路上摆渡最美丽的遇见,最浪漫的邂逅,最温暖的少年相伴。

                                                              (3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每次经过我们曾经的母校,我们消失的柳家中学,总是“别有忧愁暗恨生”,深恨自己在中学消失前夕,无能尽力挽回。

马克 ·吐温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

九天狂龙的《怀念初中》:“晨起朝阳升,临经校园门。朗朗乾坤正,只是读书声。花香引蝶舞,鸟语传真情。不是小学生,只有追梦人。”

柳家中学,已经换成了工厂的招牌,柳家中学已经消失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失在柳家乡的光荣与梦想之中,更消失在许多学子的怀念之中。

所以怀念,因为柳家中学曾经培养了柳家乡近百位学子,考入全县的重点高中——北镇高中。因为偏僻的柳家中学竟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老师,带出了多届优秀的毕业生,为偏僻乡村的众多寒门子弟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柳家中学鼎盛时,全县人口最少、学生最少的柳家中学,重点高中和第二高中升学率竟然在全县排名前列。

北镇市柳家乡初级中学创办于1969年,44年历史,至2013年合并进入相聚90华里的北镇中学。

柳家进行中学教育是于一九六九年开始,学校建于一九六九年暑期。校址位于柳东村大赵家和小赵家之间,学校大门三百米的南北道与柳家至五大队的县级公路相接。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八年,教育体制实行九年一贯制,有初中又有高中,所以校名为“柳家公社中学”。一九七九年,北镇成立高中后,中学取消八,九年级(高中),只剩下初中学生,所以校名改为“柳家公社初级中学”。一九八三年,公社改为乡时,随着改为“柳家乡初级中学”。

一九六九年建校时有七个班,学生不到三百名,教职员工仅二十名,有三十五间茅草房教室,无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一九七一年增设到九个班,一九七九年增到十二个班,教学仪器和实验药品有所增加。

一九八三年,高山子劳改支队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五大队的学生合并到柳家中学,学生、教师、校舍都有增加,直到一九八五年有教学班十三个,学生七百八十人,教职员工五十人,教学设备日趋完善,有物理化学实验室两个,图书室一个,校舍一百〇八间。二〇一二年,柳家中学按政府安排并入北镇新一中,此柳家中学取消了。

教育经费,实行民办公助。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三年,国家拨一部分经费,乡拨付民办教师工资和办学其他经费。一九八三年暑期后,经费除上述来源外,又由高山子劳改支队补助经费每个学生一百元。一九八五年又补拨经费百分之八。招生对象,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三年均是柳家小学毕业的学生。一九八三年暑期开始招高山子劳改支队这几个大队的学生。

  学校领导,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三年董焕德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一九八三年下半年至一九九九年,王树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二OOO年至二OO八年,王森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二OO九年至二O一一年,李传仁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建校以来取得很多成绩,为高级中学和高等院校输送了很多学生。一九七七年,董焕德校长被选为省人民教师代表参加省教育会议。一九八三年董焕德校长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在县里介绍办学经验。一九八三年在创建精神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中,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学校光荣称号。建校以来五刑事犯罪,没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自一九七八年教育体制改革以后至一九八五年,先后考入重点高中学生一百二十名,普道高中学生一自〇八名,考入中专学生九名,师范四名。这里有很多学生在上级学校里考入大学和研究生等。

百度上尚有介绍:“北镇市柳家中学位于201国道旁,交通方便。东沙河畔,中盘路旁,有我们美丽的校园——北镇市柳家乡初级中学。校园里,书声琅琅。琴房中,歌声飞扬。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带着梦想展翅高飞,飞向远方。今天,‘团结、务实、清廉、高效‘柳家中学领导班子率领全体师生已经实现了‘管理科学化,设备现代化,教学高效化,校园园林化‘目标,正在使柳家中学这条船驶入快速发展的航道。我们坚信:柳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

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消失的中学,遗留的介绍。

柳家中学消失了,我希望柳家的孩子们“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世事变化无常,所以不要现在看少年穷就欺辱他,柳家的学子们,一定要记住曾经的中学,记住自己的家乡,莫忘家乡的教育和发展。

                                                               (32)流水不争先

       我第一次下围棋,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与家兄三哥,用塑料围棋胡乱下,并不知任何规则。而真正的学习围棋,是在1986年的大学时期,当时参加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聂卫平掀起了围棋旋风。班级里高手频出,如伊文等。曾有一历史系棋友,自名为"流水不争先“,而其棋风也是如此。他当时学习的是高川格,主张凡棋不靠一时性急争先,需厚积薄发。就像流水一样,不紧不慢地向前,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身的力量。

当时,我还不甚理解。认为,弈者为夺取胜利,必须在战斗中取得主动。为了争取主动,取得胜利,每下一子,使对方必应,这叫先手。有时为了争取先手,甚至不惜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棋经十三篇》:"宁输数子,勿失一先。"与"后手"相对。一般情况下,下"先手"一方主动,下"后手"一方被动。如某一局部无论何方走都能获得"先手",称为"双方先手"或"两先手"。下一着棋后,第二着能起到攻击、杀死对方棋子,或削减对方地域的作用,迫使对方不得不应,称为"先手"。与"后手"相对。一般情况下,下"先手"一方主动,下"后手"一方被动。如某一局部无论何方走都能获得"先手",称为"双方先手"或"两先手"。

实际上,先手与流水不争先是一回事。先与后是辩证的统一的。到时候,够力量了,还会在乎谁先谁后呢?故至柔亦是至刚!后发亦可制胜!流水必须是流动的,而非静止的,流动是使局面不断的平衡,非僵化。

不争就是争!但此争却是心气平和,动作自然,不着痕迹。无所谓先,无所谓后。因为按理出牌,依道而行就无所谓先与后了。胜负世界必须要击败对手,自己才能向上爬,在别的社会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但胜负世界没有这一回事,双方都好、都有利是不可能的事。

  可以靠的只是自己,别人怎样都不相关,我是我、你是你,这是彻底的人生观。在胜负的世界里,棋士是孤独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容易凸显出你的个性,第一流棋士都有强烈的个性是最佳的证明。

  《道德经》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为而不争”,等等,说的都是“不争先”的智慧。人生当如小溪慢流,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33)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古诗十九首》,一言以蔽之,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而古人也渐渐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痛苦。不要做欲望的奴隶,自律可以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自由的本质不是放纵自己,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自律之后的舒畅,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闻一多指出诗歌就是要“戴着镣铐跳舞”。人生,也同样无往不在束缚之,自由,永远是相对的。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曾经有十来年时间,我渴望行僧路上的人生。所以曾经动荡奔波,曾经心无定所,甚至天真地对人说:"凡是有山有水有月亮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我们所身处过的80年代,西方各种思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门大开的时机冲击人们的思想。文革打碎了中国人原有的传统价值体系,却没有建立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年轻人通常在20岁左右通过社会化过程建立起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念,而此时恰逢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却没有给予年轻人这种正确的指导和引领。文革亦破坏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对权威的敬仰,这使得80年代的年轻人在思想上处于一个没有方向和标准的迷惘中。在他们觉得迷惘的时候,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西方思潮。行僧之所以云游四方,自我放逐,是有明确的目的的,而许多迷惘中的年轻人他们流浪却是为了逃避和追寻。《假行僧》,是一首崔健担任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出自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国经典摇滚歌曲之一 。曾无数次被人翻唱如张信哲、张宇、孙楠、华晨宇、张赫宣、王健林等。歌曲描述了生活的现实与无奈过着漂泊,苦行的生活,却因为破了色戒,成了“假行僧”。充满了悲愤与无奈,也深刻的道出了“为什么天是灰的,社会是肮脏的!”也描述了一种人生态度,放纵也好,堕落也罢,努力要挣脱躯体的束缚得到心灵的自由自在,世上的诱惑太多,哀伤太多,而“我”只要看到“我”想看的,得到自己像得到的就好。

                                                                          (34)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1993年初,刚入单位工作,因岗位暂满,而被安排到文档部门工作。实际上,我入职已二年,在系统内兄弟单位已从事秘书工作经年。但我乐得服从,反倒向郝彦华、邹慧娟两位大姐及两位打字员学习了很多文书业务,校对装订归档,都能井井有条。

       时至今日,单手装订文件也是既迅速又规范,我依然喜欢这份工作。

         陈师道诗云: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能把不喜欢的工作也做好,是一种高级的修行。这一路能赐予你的,何止是更好的机会,更是过好任何一种人生的能力。不少人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看不上端茶倒水,看不上机械重复,却从未想过,即便是看上去再没有意义的工作,也能分出个高下来。重要的不是你在做什么工作,而是你对这份工作到底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而你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你是否配得上更好的工作。《军师联盟》中司马懿所说,我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只有师长与朋友。不是他路上没有遇到敌人,而是他不肯把时间浪费在敌人身上。不是所有的对手,都会成为师长和朋友。只是他愿意向那些最友善、最优秀的人学习。只要愿意做到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伤害到我们。

                                                                  (35)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自大学初学围棋至今,棋龄已届三十余年。那是一九八七年的某一个愁云惨淡的春天,来自苏州的黑白子水平颇高的倪彦说:“你别总下象棋了,围棋的趣味可要强过百倍!”我开始还以为他贬损我作为象棋冠军的才华,但经不住室风熏陶,从此走上了围棋厮杀战场。

      观战、观书,先与水平颇高的汤军奕,我在啪啪啪一顿打吃后,发觉一个子也没吃着,两条大龙先后要进了汤军的“口”中。如是渐有进步,曾与臧云鹏和单成彪、胡春才等彻夜对奕,下到五更时分,平时不那么容易吃的大龙,此时已信手掂来掂去,及见东方现出鱼肚白方入睡,梦中仍是黑白天地。

     川人伊文乃此中高手,哈哈大笑和“呆皮”声中斩杀无数好汉,一次让我八子对奕,仍然大败亏输。之后相约去散步,海淀一带因连日骤雨积水甚多,想抽烟但没火柴,趟过一处处马路积水,向小卖店索买火柴。我说回校算了,他终于问到第十家时买到,我的懒惰性格使我不愿张嘴,于是棋艺至毕业仍甘拜下风。

     毕业后加入单位围棋队,水平日涨。每年一到两次与日韩业余人士对奕,竟然在精神作用下,胜多败少,且棋风凶猛,全不似内战时温柔,自思围棋真乃国粹,令人陡起精神。 知天命之年,对棋与人生的庄生梦蝶般的幻境,颇为神往。诸葛亮曾作《围棋歌》云:“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借围棋来阐述人生哲理。

      参考名家论述,小结四点:

      一是,天作棋盘星作子:纵览宇宙的大局观。如果你久久凝视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天,如俯瞰寥廓大地。中国围棋大师吴清源考证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围棋最讲究布局,下棋要有大局观,思路要清晰,意图要明确;人生也一样,要有长远规划,要有自己的既定目标。在对弈时,人们常常因为离自己的棋子太近而忽略了整个棋盘上的局势。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处理很多问题时我们需要离得远一些,站得高一些,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要时刻把握事情发展的趋势。围棋的全局观有点类似于中国山水画所讲究的“意境”,重在追求整幅作品所营造的意境,而不拘泥于细节。一个好的棋手必须具备非常好的大局观,每下一子都是从全局出发,知道如何运用子力获得大局上的主动性。管理亦然。一定要着眼于全局,通过各方面利益的权衡交换,从而获得对全局的掌控。

     二是,黑白演绎如世事:取舍进退的辩证思想。围棋中有很多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东西。例如,棋具中棋子的黑白两色,棋子的圆和棋盘的方,还有下棋时的攻与守,进与退,弃与取等。所以,在围棋中我们可以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下围棋围棋时必须处理好其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果进攻过猛,疏于防守,容易后院起火,导致失败;过于恋子,不舍得放弃,往往因小失大;一路猛进,不懂得适度退守,容易孤军深入,遭到对方的歼灭;过于贪图实利,轻视外势,容易产生作战不利的局面,取胜较难。棋子的黑和白,含有阴阳二理,黑为阳,白为阴,两者相辅相成。围棋中其实也蕴含着中庸之道,讲究平衡,一代棋圣吴清源说:“围棋就是‘用中’,中庸调和,不偏不倚,不冷不热。”这应该是围棋的精华了。下围棋的每一步,都在考虑攻守平衡;考虑位置的高低平衡;考虑和自己和对方的距离平衡;考虑攻击的力度平衡、方向平衡;考虑攻击是否要适可而止;考虑生存(做活)和发展(取势)的平衡;考虑是否要弃哪儿救哪儿。高手过招,即使赢,往往也就赢一目两目,甚至半目。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围棋的输赢不是靠杀死对手多少来判断,而是靠围地多少来判断。

        三是,一子千金路千里:运筹帷幄的大将之风。棋局如战场,一盘棋,硝烟四起,寸步必争。围棋对弈的形式,同两军作战有很多相似之处。兵法上有很多思想都可以在围棋上得到体现,因此有人说,围棋就是模拟战争和练习兵法的游戏。东汉桓谭讲:“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军事作战必须熟悉地理情况,围棋的角易守难攻,容易做眼成活,对应山峦;围棋的中央,难守易攻,不易做眼成活,对应平原;围棋的边,对应湖泽。史上的英豪多是先盘踞一方,逐渐发展壮大,时机成熟再逐鹿中原;围棋也是先占角,再占边,伺机再占中腹。所谓兵贵神速,先发治人。下围棋时,先手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好的棋手,通常会在局部付出一些代价,以求得先手,并且要对各种定式做到了如指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的选择变化。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棋手一定要对死活棋研究得非常透彻,算路一定要精,并且要注重细节。

       围棋讲究落子无悔,无论走得好还是走得差,都要自己负责,因为棋是自己走的,不能悔棋,这也正如人生不能再重新来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小的围棋盘,就是我们人生的大舞台。

       四是,胜固欣然败亦喜:不骄不躁的从容心态。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在《闲中歌》中说到,“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就是把富贵当作一局棋,如果在棋局上把酸甜苦辣都尝遍了,也就会把荣辱得失看轻看淡了。这也恰好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和“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哲学理念。围棋之所以像道家所推崇的无为,是因为无为的目的却是无不为,是为了最后的胜利。一个急于想要战胜对方的人,往往却会成为失败者,而一个看淡胜负、具有平常心的人,反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会自然地成为胜利者。有争斗就必然有胜负,取胜固然是好事,而失败却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失败带来的经验教训往往是最深刻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棋艺的提高不是来自于胜利,而是来自于失败。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意思是说,要想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要想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如果换句话来讲,可以理解为扩张、强盛、兴旺、付出不可能是无限的,最终还是要收敛、衰弱、废弃、夺回的。所以,我们不应执着于一时的得失胜负,胜不骄败不馁,才不会迷失自我。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