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影之庞家河考证(中)
2018-05-18 04:08:20
  • 0
  • 1
  • 14
  • 0
          
                                                                                                

                                                                                                (五)

        曾经很长时间,我希望找到当年在柳家插队知青的回忆录,希望看到他们笔下我的故乡,希望找到当年曾经关怀他们成长的,我的长辈和乡亲们的身影,可是一直未能如愿。

        但在收集知青文章的过程中,偶然从“展翅翱翔”的回忆博客上看到一文,从地理路线的描述,从河流的描述,应该就在我们小赵家屯的西侧,辽宁省高山子四大队或五大队劳改农场所在地。她所描述的场景和事件,应该就是庞家河汛期发大水的经过。只是,我们童年体会的是庞家河西侧的大水,她的体会是庞家河东岸。童年时期,年年抗洪,年年紧张,全村的民兵和年轻村民上坝守护,严防溃坝,对岸农场也在严防死守,有时两边还互相提防对方豁坝,但那种以邻为壑、破坏对岸堤坝的情况,没有真实发生过。

         “展翅翱翔”当年还是一个小姑娘,她的回忆如下:

         1970年9月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走出了母校,离开了父母家人,告别了我出生和成长的城市——沈阳,前往位于北镇县的沈阳农学院农场。坐上火车,一声长笛过后,在亲人难舍的目光下,列车徐徐开动了。车上车下好多人在那一刻都不由自主掉下热泪,车厢內哭声一片。可我在极力的控制自已的情绪,心里默念:不要哭,要坚强!可是只有我明白;内心有多么的难过!五味杂陈,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随着列车的律动,一点一点在扩散在弥漫!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到了高山子车站。

        下火车后还有几十里路程才能到我们所在的驻地,农场派了马车拉着我们和行李向东出发又折腾了半天,一路颠波终于在太阳快落山时到了目的地。走进农场给我们安排好的十三栋半宿舍一看,完全不是学校开上山下乡动员大会时所讲的和我们想象的那样,破房子里面南北两行大通铺,因为沈阳农学院农场的前身是劳改农场,我们住的房子就是之前劳改犯人住的地方,大家手忙脚乱的摆放好行李。其中还有的同学的行李湿了,路上有一辆拉着行李的马车过河时翻车了。

       快黑天了,蚊虫多得很,找来一些艾草点火烧起来驱蚊。我们当时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家面对这种场景,有些女同学又落泪了。我忍着,我是个不轻易哭的女孩。宁愿心里流血,不让眼里流泪,这点是不是有些男子的豪爽呢?第二天我们所在的四营,在连队指导员和工宣队的安排下连续办了几天学习班。主要是政治学习和思想工作,安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这些内容。办班结束后就开始下地劳动了,已近秋收时节,去地里割柴草背回营地储备冬用。从未干过农活的我们,背起小山一样的柴草迈起艰难的步履。每天腰酸背疼实在难耐!体力上的不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想家的情思更是折磨人,令我痛苦不堪!

       那里有条庞家河,和高山子的羊肠河一样宽阔,当地人都叫新河。这条河到冬天就变小变窄了。每天出工干活,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里有我们的足迹,有我们洒下的汗水!这样熬了十几天,唯一的感情寄托就是和家人还有要好的同学通信。每天下工回来大家都盼着有自己的信件。9月17日这天,好多同学都收到留校同学的来信,他们都分到了不同的工作单位上班了。我们这些人如梦初醒,当年七零届毕业生分配是四个面向,下乡的走了,留校的当然要分配工作了,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们实在是过于幼稚。那天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们所在连队的知青晚饭时全体绝食,女生哭、男生唱,一片凄凉!长到17岁第一次体会到老话说的:女愁哭、男愁唱是何种滋味。我呆呆的傻傻的看着周围的一切,那一天那一刻,我压抑许久的感情突然如山洪般爆发了!这一次我没有管住自己,也是真真的管不住了,任凭泪水瞬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肆意奔流。

      转眼间到秋收了。第一次走进大田地里收割高粱,每人一根垅一把镰刀,一根垅长二里半,这头望不见那头,真正考验人意志的时候到了!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在那时已深深体会到了。一天下来手就磨起了大水泡,晚上挑破放水缠上布明天继续,那叫一个扎心的疼啊!人生路上,我在那时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隐忍!艰苦环境,我在那时磨砺了自己!学会了更多!

      第二年,也就是1971年夏天的某个早晨,因为连日下雨,不需早起下地拔草,大家也都心安理得的抓紧时间睡个懒觉。在睡梦中,耳旁不时传来磁盆的轻脆碰撞声,眼睛一睁,天己大亮,连忙坐起,发现宿舍里己是一片汪洋,放在床底下能漂的东西都漂起来了。像是一只只小船,自由自在的航行在大海上。每当有人走过,带起涟渏,小船儿就互相碰撞,发出轻轻的低鸣。不知是谁大呼了一声:发大水了!所有人从床上一跃而起,直接站到水里,鞋也免穿了。收拾漂了一屋的东西。然后又找来麻袋,装上土堵在门口,再将屋里的水用大盆小盆戽出去。

       到外面一看,已是一片汪洋,大田里都是东倒西歪的高粱和苞米杆。进水壕沟,排水壕沟,连平日水少的大壕沟都是满满的水。原来是连日的阴雨,雨量大,水流急,庞家河上游某水库决堤了。整个农场都淹了,柳家到我们这里的公路上都是半米深的水。我们连队有一女知青探亲后返场,在高山子火车站根本没法回来,连队派了两名男知青去火车站,将旅行袋抗在肩上,从柳家公社趟水将人接回。我们农场是全团的最西面,与我们一河之隔的是柳东村。当时的柳东村己全部被淹。而农场大坝地势相对高一点。所以团部定我们农场为第一道防线。迅速加固连队西面的大堤,并且同时加固第二道防洪大堤。当时连队的猪圈里有数百头猪,大的种猪有好几百斤重,一米多长。当时接到上级指令,要做好猪圈向东部转移的准备。那么多猪,又缺少有效的运输工具,真要运,谈何容易!后来决定先守住大堤,实在万不得己再运。所幸,最后守住了,没有进行人猪混战。而我们连队,主要做好筑防洪堤,巡堤、保堤的工作。组织了突击队,巡逻队,宣传报导队,后勤保障队。人分二班二十四小时巡逻,真正是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连队因为是大田地,每条田都有进水壕沟,排水壕沟。进水壕沟较窄较浅,排水壕沟都是又深又宽。排水壕沟的水又通过大沟排到东边的东沙河里去。但因为农场水太多,导致庞家河和东沙河的水从桥上倒灌进大沟,以前排水的管道,舜间变成洪水的入口,水打着旋涡咕咕咕咕往里灌,直接威胁连队的安全。连队领导决定:组织身体壮、水性好的战士成立突击队,用装了泥土、石块的麻袋,将涵洞口堵住。但因水流太急,装满泥和石块的麻袋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转眼就被水冲走了,强大的水流冲击着排沟,撕扯着两边的大堤,眼看口子越来越大,管道口就像一个大吸盘,形成一个大旋涡,水面上漂浮的各种杂物,一到这里,转舜即逝,无影无踪。好像水下有一个大怪物,张着巨口,来什么,都照单全收。情况万分危急,稍有不慎,就会有堤毁人亡的危险。突击队员们迎着危险上,手挽手组成几排人墙,站在涵洞前面,挡住激流,另一部分突击队员将许多大型的农具、麻袋投向进水口。经过一场激战,总算把大桥的道路堵住了,把洪水临腰斩断。突击队员们人人混身泥水,个个精疲力尽。直到现在,我每次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惊心动魄,这也是我在农场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当时我作为宣传报导队员,身临其境,嗓子都喊哑了,看着他们面对危险,一次次冲上去,我一颗心提在手上,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有什么闪失,当时的心情,用任何语言来形容,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万幸,有惊无险,顺利完成了洪水的封堵工作。将汹涌的洪水堵在了庞家河大堤之内。我们胜利了!

        以上,就是这位当年的女知识青年的简短回忆,但就庞家河而言,确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据家兄三哥考证,此地曾为沈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同时作为知识青年驻点。两年之后,此地被扩大的辽宁省劳改农场重新征收,实验基地撤离,人员转入他处。

                                                                                          (六)

      据《北镇县志》记载:“北镇县在抵御外洪排除内涝的同时,对来自外地客水也采取相应的措施,迎来送走才能免遭水灾。全县境内低洼地区,共有6条自流排水干渠,有来自黑山客水的老干河、庞家河、壕头沟3条,县境内有四海回水沟、贺张沟、红旗沟3条,这些沟道入口常受外水顶托,排水不畅。1967年,基本完成了老干河、庞家河、壕头沟的治理规划工程,共挖土方70.9万立方米,填土16.25万立方米,使用人工234.81万工日。1985年,全县202公里的堤防已营造护堤林167公里,占堤段总长的82.7%。应造林面积6060亩,已造林4363亩,占应造林面积的72%。北镇县东南部地势低洼,汛期雨量集中,外河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内水不能畅泄,常积涝成灾,涝区总面积为509.64平方公里,易涝耕地41.23万亩......多年来在治理措施上,采取修站提水外排,自排区进行挖沟筑堤束水或挖沟建闸自流轮排。1962年—1965年重点试建排水站,其中1975年完成22座排水站。1981年以来清淤配套,到1985年经过新建、增容、扩建共修大、中、小型电力排水站56座,181台机组,排水流量25.32立方米。”

        以上县志介绍的所谓“客水”,就是流经我们家乡,来自上游黑山县的庞家河;治理河流的排水站,在柳家地界上从北向南有官营子排水站、孙家排水站、尚驿站排水站、夏家排水站,现在有时也叫排灌站。

        庞家河上的孙家排灌站,曾经与我的外祖父,长期联系在一起。

        家兄三哥有诗曰:“村左排灌站,更筹今属谁。窗犹明月顾,树是外公移。花草香衣袖,鱼虾快朵颐。儿时欢乐地,今日尚思奇。”诗里反映的就是,外祖父十年如一日爱站看站爱林护林的往事。

         大概在八十年代,外祖母过世后,外祖父主动申请,经村委会向乡政府推荐,到远离村屯,被田野包围,庞家河岸边的排灌站工作。这种工作,需要认真和敬业;需要白天黑夜驻守,以站为家,付出奉献;需要忍受孤独,胆大心细,平时保证公物安全,汛期保证排灌安全。尤记得,外祖父每年都会荣获乡政府颁发的奖状,被我们贴在外祖父家他老人家老草房的白墙壁上。那面墙上,有外祖父亲自张贴的十多面奖状——我和哥哥们的三好学生之类奖状。

       据《北镇县志》,北镇境内的排灌站是统一标配的。1974年,成立了北镇县堤防排灌站管理所,指导全县排水站的管理。1978年,各公社成立水利工作站,管理所辖区内的排水站,实行人员统一管理,水费统一收缴,设备统一检查,机件统一购买的管理方法。根据有关规定,北镇县制定了《排水安全操作规程》,对排水站的工作人员职责、机电检修、家电运转安全操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要求每年汛期各排灌站对机电设备进行一次检修,同时推进排水站的改善提高和更新换代,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近年来,我们走过柳家境内所有庞家河的排灌站。多数排灌站其实只是类似三层高的屋子,用于在旱季给大田浇水大涝回水时盛放大型水泵的,这是对辽西大部分地区而言。对柳家乡这个低洼地区来说,每年一次的大洪水,是对排灌站的最大考验。暴雨肆虐,上游洪峰漫堤,需要适时将洪水引入大小沟渠。更多的时候,将漫沟漫田的大水,通过它引入新河。柳家乡的旱涝保收,与新河的治理,排灌站作用的发挥,外祖父十余年的以站为家,有主要和重要的关系。

        外祖父住在站后的两间平房。每日三餐简单做些高梁水饭,煮两个咸鸡蛋,终日忙个不停。因为外祖父的长期看站,当时我们觉得最好玩的,自然就是颇为神秘的排水站了。经常,我们爬到站的输水管子上,练习跳水,或者从长长的管道里来回钻着玩。那时身子还小,爬在里面挺宽敞的。后来听说,别村几个小孩去上驿站排灌站玩耍,其中一个小孩钻进管道后大哭起来,其余几个不知道出什么事了,都去拉他的脚,却怎么也拉不动,向里看都吓傻了,忙去叫大人。结果貌似里面发现了死人。虽然不在这里,但此后我们很少再敢去钻管子了。

       上大学之后,每年暑假,我都会多次来庞家河边的排水站,陪外祖父一天,傍晚回家。夏日无汛时的水站,安静祥和,适合读书和钩鱼。我记得在这里看完了多个大部头,如《静静的顿河》,《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四世同堂》,等等。读书的同时,我用罐头瓶子自制了钓具,里面放入内含猪肉米粒的小纱网,用自制的钓线放入排水站水面半米深处。时而有几条小鱼闻香而至。最多时一天收获了二十多条"水上漂"小鱼,拿给外祖父一起腌上做菜。

       排水站待遇甚低,少有人愿意接替,所以外祖父直到八十多岁,才正式退休,告别了排水站。那里新来的看站人,养了两条大狗,凶猛异常,自此人们不再愿意去那里了。再后来,又有死人的事传出来,排水站就慢慢地离开了我们的生活。

       直到二十年后的一天,我们兄弟相约徒步新河,探访了官营子排水站、孙家排水站和尚驿站排水站,两站都形成了全家入站的模式,主要是生活方便和免去孤独恐惧吧。他们居然还都能回忆起当年的我们的外祖父陆春安,那个十多年的看站元老。新看站人说:“那个陆老爷子,是最负责的,心也好,又是最胆大的。现在人来的越来越少,反倒是越养狗越害怕了。"

       此时,外祖父已过世十五年,离开庞家河排水站更是二十六年了。终其一生,外祖父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但全屯人们,从他过世时的全体送葬,到多年之后的追念,充分说明他的身教一直重于言教,艰苦朴素,乐于助人,自强独立。更重要的是,不论岗位工作如何微小,如何身处底层,但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悠悠众口,以及庞家河的流水,庞家河的钻天杨,两岸的良田,是最好的证明,每每思之,感慨不已。

       曾经在小时放暑假时,我来到庞家河东部的辽阔旷野之中,乌云滚滚,天幕低垂。我寻找正在此地干活的同伴,却没有任何踪影,因为在大雨将至的情况下,同伴先行返回了,我却如约而至。可怕的是,我竟然迷路了,分不清南北东西。我一个人行走在原野之上,我看到了大斑鸠。终于,在阴暗的天色中,我看到了庞家河排水站的萤火虫般的灯火。这个遥远的灯火,使我找到了外祖父,寻找到了回家的路。

                                                                       

                                                                                                (七)

       庞家河下游一带,是鸟类的天堂。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交通阻塞,河面宽阔,芦苇丛生。更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只有两三户人家,却有大片的河流自生湿地。这一段十华里的路段,实在是庞家河上,自然风貌的最佳代表。

        在不懂得爱护鸟类的六七十年代,我们都是打鸟大军中的一员。

        家兄三哥曾记载到:“ 我童年时最喜爱的活动是捕鸟,那时捕鸟主要是为了解解馋——请现在的朋友们原谅我的残忍,因为在那个年代,鸟儿是不受保护的,而人们是很少能吃到肉类的。当然,如果捕到叫声动听,羽毛艳丽的鸟,还会养起来观赏。每年春节过后,我就一天天地盼望着天气快些转暧,鸟儿早些飞来。终于到了三月份,盼来了第一批鸟,一种名字叫做山大老家的鸟,现在想来,应该叫山麻雀才对。山麻雀除了比家雀小一点外,长相极象家雀。这种鸟性情较温顺,喜欢在庞家河岸的堤坝上觅食。捕鸟的工具是一种自制的铁夹子,以麦穗为诱饵。运气好一点,一天能捕到四五只呢。当筋皮力尽地回到家来,母亲就会把可怜的小鸟净身去肚,连骨头切成肉酱后,炒咸黄瓜吃。那滋味香着呢,现在还能回味出来。”

         三哥写到:“到了四五月份,小满前后,庞家河两旁的林木放出嫩叶,长长的大堤上,百鸟云集。各种鸟鸣声如同交响乐,近听是独秦的,远听是合唱的,咶噪不休,热闹非凡。其中有美丽的金钟,骄傲的震老公,下颔下有一点红的尖刀出血,走路四平八稳的壕溜儿,小不点的柳茑,身躯庞大的串鸡,性情倔强的伯劳......打鸟的人也多起来,有用弹弓的,有使铁夹子的,有用粘网的,总会有让人满意的收获。遇到色彩艳丽且叫声悦耳的鸟,就会捕活的养在笼中。震老公这种鸟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鸟,可是因为气性大,很难养活。我曾经捕到过这种鸟,养在笼中,喂虫子不吃,给谷粒也不吃,第二天早晨一看,伏在笼中死掉了。数十年的光阴似乎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鸟儿早已成了大自然的宠物,人们早已自觉地知道保护鸟类了。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女儿河大桥,神奇的是,女儿河水冬天不封,一汪汪的水面上,浮着百余只野鸭,成了大自然的一道景观。三年了,从没见过有人伤害过这些生灵。物已稀为贵啊,几十年前最普通的景象,现在却成了人们视野上的奢侈享受。而我的家乡呢?,那条曾经终年流水的小河日渐枯涩,往昔河两岸鸟儿云集鸣唱的盛大场面早已不再。春天来了,仍会有鸟儿飞来,可是那稀稀落落的鸟鸣声再也唤不回我童年的感觉。鸟儿被保护起来了,可是鸟儿呢?飞到哪里去了?我为我曾经残害过的生灵而忏悔,而这小小生灵的最大的天敌是谁呢,谁来为鸟儿的即将灭绝而忏悔?”

       哲人说:“人类的思想在天空飞翔时,请让鸟儿也在天空飞翔。”据学者进行的田野研究,庞家河下游地区为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为许多鸟类的恓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观测数据和历史资料显示,这一带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3种,包括东方白鹤、黑鹤、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包括大天鹅、白枕鹤、灰鹤、鸳鸯、黄嘴白鹭、白额雁、鹗、蓑羽鹤、小杓鹬等。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包括的鸟类10种,其中,濒危等级E级的鸟类有3种,黄嘴白鹭、东方白鹤、黑嘴鸥。濒危等级V级(易危)的鸟类有3种,包括鸿雁、丹顶鹤、白枕鹤。濒危等级NT级(接近受危)的鸟类有4种,包括鸳鸯、灰头麦鸡、红腰杓鹬。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恓息地生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营造珍惜鸟类所需的生长和恓息环境,招引更多鸟类,增加生物量和种群数量,维持庞家河下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为鱼类及两栖类提供育卵场和索饵场,从而使河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庞家河下游连同新立湿地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为许多鸟类的恓息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观测数据和历史资料显示,这一带鸟类共有96种,目别包括鹈形目、鹤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鹳形目、鸥形目、鸻形目类、佛法僧目等。其中,鸻形目类鸟类36种,占鸟类种数的37.11%;雁形目鸟类22种,占鸟类种数的22.68%。留居类型包括夏候鸟、留鸟、冬候鸟、旅鸟等。其中,旅鸟49种,占鸟类种数的50.52%;夏候鸟39种,占鸟类种数的40.21%.恓息生境类型包括水域鸟类和沼泽鸟类。其中水域鸟类41种,占鸟类种数的42%;沼泽鸟类56种,占鸟类种数的58%.

       通过对庞家河及新立湿地的考证了解,衷心希望加强对沿河湿地鸟类生境的保护和恢复,重点对营巢、觅食、停恓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结合不同季节不同鸟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

       借用巴金名篇《鸟的天堂》的最后一句话:“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的时候,我还回过头去看留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有一点的留恋的心情。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故乡的庞家河,祝愿你也能够成为鸟类茂盛的乡村和留恋的天堂。

                                                                                         

                                                                                                      (八)

        长期以来,我们对庞家河的下游,与羊肠河、绕阳河等河流交汇处的“南边”一带,充满了如同江南鱼米之乡般的美好想象,这种想象,伴随了我们漫长而又快乐的童少时光。

        童年时候,我无数次羡慕能够长途跋涉前往“南边”捕鱼的人们。关于“南边”湿地,父亲讲到:“1949年修筑庞家河前后,咱们柳东村一般情况下,捉鱼就往“南边”去,那里是庞家河和其他几条北镇河流的合流地区。南边当地叫边南,离咱家有四十来里地。八九岁时,有一次我和你爷爷去南边摸鱼,带着铁锹、盆和袋子。我们一路走到那里,看到了一条壕沟和一片片的芦苇荡。你爷爷摸鱼,我就捡鱼。那时已经是九月份,秋天了,河沟里水还挺深,你爷爷冻得直哆嗦。后来你爷就琢磨出了好方法来,他仔细观察各片水坑,看准了就开始叠坝,在壕沟里垒出坝来后,就一段一段地开始淘鱼,淘后再叠坝再放水,我们比别人纯粹靠摸鱼收获多了好几倍,因为淘鱼还不冷,看其他人都冻得够呛。鱼获有大鲶鱼,黑鱼棒子,大鲫鱼等等,足足有二三十斤。我们还在水坑里捡到了一个捞鱼的搅捞子,回到家后你爷爷就按上了木把,以后又自己照样织了好几个。”

       从地图上看,庞家河流经北镇县的柳家乡和新立乡。两乡都位于北镇县的东南洼区。柳家乡全境为东沙河、庞家河、老边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海拔高度平均6.5米,地势低洼,旧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涝”之说。解放后经过修河固堤,水患基本得到了治理。而新立乡更是几条大河交汇之地,其边南村,就是我们小赵家屯长期称为“南边”的湖泊沼泽地带,也是地图上“大莲泡”湿地湖泊所在地。

     边南村地名,也是大有来历的。据《盘锦县志》,清乾隆年间在广宁卫属地面上,官府修筑了官马牧场边壕。边壕全长20余公里,边壕周边,人烟稀少。当时,以官马牧场为界,场内叫边内,牧场外称边外,以边壕为坐标按方向称之边东、边北、边西、边南、后壕等。

      2015年秋天,我们清早动身,在庞家河大坝上徒步一路向南,经过了大半天的跋涉,终于抵达了小时候梦中的“南边”,这里依然是人烟稀少,芦苇遍布,远处是一片连接多条河流的广阔湿地。我们庞家河名称的终结在这里。在这里之后,庞家河成为了绕阳河和辽河。抵达之后,我们精疲力尽,面对辽阔的水域和芦苇,我们很难再深入南边内部,决定明年再来。

      2016年的春天,我们如约乘车从柳家柳东村出发,经过夏家村,穿过宇宙村、卢家村,终于辗转来到新立乡“边南村”。在湿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着湿地公路,左拐右拐,经过了新立湿地景区的大门,进入湿地内部。又在迷宫似的芦苇荡和稻田间曲曲折折,上坡下坎,终于看到了庞家河和绕阳河的汇合处------那里一台抽水机正在自大河中向湿地中的一片野生水域注水。

      这里就是庞家河的归宿,距离我的小屯二十公里的所在,通称北镇新立湿地——锦州的三大湿地之一。这里也是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区域,有芦苇草、菖蒲草、三棱草等野生植物29科102种;这里是候鸟和珍稀水禽的迁徙停歇、取食地和繁殖地,区域内野生动物有丹顶鹤、野鸭等鸟类41科243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禽迁飞路线的重要停歇地,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湿地于2014年初晋升为省级湿地公园。

       据湿地管理人员介绍,新立湿地位于北镇市新立农场二分场南部,东部紧邻庞家河、羊肠河交汇流入的绕阳河,与盘山县绕阳村相望,南部至三库北缘,西北部与西南堡村相接,西部与大新村为邻,北部至新立羊绕一站排灌站以北第一条田路。南边湿地,主要是由绕阳河、羊肠河、庞家河等汇流造成河道淤塞、河流漫溢而成的沼泽湿地,具有天然的调蓄洪水的功能。湿地类型为草木沼泽。

       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综合开发,大面积的湿地和滩涂被围垦为水田。设立湿地保护区后,地方政府正通过合理有效的途经,退耕还湖,维持河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稳定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鱼类及两栖类提供育卵场和索饵场,从而使河流湿地资源科持续利用。

      我们在湿地久久凝望,徘徊。这里的水深分布为北侧浅,南侧深。北侧邻近观景平台未知平均水深为1.5—2米,中间林带沟谷处水深约为3米,南侧大鱼铺水深约为5米。不同的水深环境适宜为不同的鱼类和鸟类营造栖息地。目前湿地面积684.72公顷,湿地率94.06%。该湿地为典型的库塘湿地,湿地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我们衷心希望,管理部门能够针对农场独具的生态、湿地特色,打造具有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沟域经济、现代农业等特色的美丽湿地,积极恢复既往湿地,积极开展水道清淤,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特色湿地产业发展格局的步伐。

     我们热爱这片湿地,因为她是大自然的绿色之肺,更是因为,她是我们童年庞家河的美丽归宿所在。在此地之后,庞家河已经成为绕阳河的一部分,一路奔向辽河和大海。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